記者了解到,2021年11月中旬,北海市也曾為野放的蛇雕和鳳頭蜂鷹安裝追蹤器,2017年至今,“廣西候鳥遷徙路線調查”項目共在北海為蛇雕、鳳頭蜂鷹、蒼鷹等8只不同種類的猛禽安裝衛星追蹤器。從目前情況來看,這些追蹤器傳輸回來的數據都極具鳥類科研價值。
專家展示衛星追蹤器。 方曉淦攝
“在傳統認知上,蛇雕在廣西一直被認為是留鳥。然而,我們去年11月在北海放飛蛇雕后,發現它只在放飛地停留5天左右,之后便開始南下遷徙,途經欽州、防城港、憑祥,從友誼關出境后又飛往越南、老撾,最后抵達泰國越冬。”蔣愛伍說,將蛇雕身上追蹤器傳輸回來的數據結合之前調研的數據來分析,可以初步推斷蛇雕部分種群在廣西并不是留鳥,它也會遷徙到合適的地方越冬。
專家在為鳳頭蜂鷹安裝衛星追蹤器。 方曉淦攝
對于鳳頭蜂鷹來說,此前傳統鳥類研究認為,鳳頭蜂鷹是從俄羅斯境內沿海岸線一路南下,最后遷徙至東南亞或澳大利亞越冬。然而,蔣愛伍根據此次鳳頭蜂鷹身上的追蹤器傳輸回來的數據,結合以往同類猛禽相關數據分析后發現,鳳頭蜂鷹的另一條主要遷徙通道是內陸通道,且往返的遷徙通道并非同一條。
專家在檢查鳳頭蜂鷹的身體狀況。 方曉淦攝
“此前我們在北海放飛鳳頭蜂鷹后,它經廣西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飛往越南,越冬后又從越南經緬甸進入云南、貴州、陜西、內蒙古,最后回到俄羅斯西伯利亞的繁殖地。這跟傳統認知的遷徙路線完全不同。”蔣愛伍說。蔣愛伍告訴記者,北海是“西伯利亞—澳大利亞”候鳥遷徙通道上的重要驛站之一,每年都有大量候鳥在北海補充能量后再飛往東南亞,或飛越大海前往澳大利亞。因此,北海在鳥類科研工作上具有較大的科研價值,在北海為野放的鳥類安裝衛星追蹤器,也能收集到大量有價值的數據信息,推動中國鳥類科研事業不斷發展進步。
未來,“廣西候鳥遷徙路線調查”項目將通過與北海職能部門、寵物醫院等單位合作,進一步擴大安裝追蹤器的猛禽種類覆蓋面,進而收集更多不同鳥類的科研數據,為廣西乃至中國鳥類保護事業提供更多數據支撐。